学术活动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解密18世纪法国畅销禁书

发布时间:2017-04-25 16:20:00
\
“只读政府正式批准出版的书籍,会比同时代人落后几乎一个世纪”。自古以来,越是被查禁的书,却越是备受追捧。如书中提到1781年,巴黎地方法院大厦前焚毁雷纳尔的《哲学史》,但此举却激发了该书销量回升。从畅销禁书的名单中,我们不仅可以得知当时的文化氛围、社会思潮、民俗风尚,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政治情况,并透过人们的品味对未来时局变化做出推测。
\
 
《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达恩顿,以纳沙泰尔印刷公司档案库中没有人碰过的5万份信件和成架的账簿为史料展开研究,进而写成的一本学术著作。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违禁文学作品与文学市场、主要文本、书籍引发革命和“哲学书”简编。书中向我们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日常生活的真实文化场景。
 
“哲学书”
\
 
18世纪的法国,在政府对书籍的监察管制之下,众多违禁书躲在“哲学书”这样富有迷惑性的词语背后,继续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如同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扩散的最广泛的非法文学作品包括揭露丑闻的新闻、社会评论、政治辩论、下流的反教权言论、乌托邦幻想、理论推断、低级色情——这一切杂乱地共居于‘哲学书’这同一标签之下。”
“哲学书”的广为流传离不开书商和供应商的助力。他们冒着被查禁破产的风险,贪婪地攫取利益。非法书交易的利润和风险往往成正比。“无论殷实还是困窘,违禁书交易者都尽量准确地传达需求状况。作为文化掮客,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保持中立,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而是由于自身的利益。”
\
 
为了躲避警察的搜查,书商们用夹带和保险人的方式来保证运输顺利。这些违禁书常常被夹在《圣经》中,呈现出正统严肃与世俗嘲讽混为一体的奇异景象。此时,宗教已被世俗的现实需求拉下神坛,化身为一种牟利的伪装。
 
三个例子
 
该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文本,分别用三本书为代表,详述了三类“哲学书”色情文学、乌托邦幻想和政治诽谤。《开放的特丽萨》,描写修士和修女寻欢作乐,细致的淫秽描写,颠覆了宗教的神圣;《2440年,一个梦想,假如梦想不虚》,详述一个1768年的绅士穿越到了2440年,以乌托邦的美好反衬现实的丑恶;《杜巴利伯爵夫人轶事》,记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女主人公杜巴利夫人如何从妓院一路睡到王宫,成为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这种丑闻纪事直指凡尔赛的腐朽和国王的无能。
 
书籍与革命
\
 
书籍真的可以引发革命吗?什么是引发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是启蒙运动、文化思潮还是“资产阶级公众领域”? 在第七章“论证是否是书籍引发了革命”时,作者没有武断地给出答案,反而是先提出“读者怎样解读文本”?诚然,在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话语之下,人们对文本的解读也千差万别。今天的我们再次阅读18世纪的文学作品时,由于时间鸿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很难与当时的读者产生相同的阅读体验。
 
在某种意义上,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印刷业的暴动”,格拉布街推翻了上流社会,达恩顿指出,“这是一场文化革命,它创造了新的精英,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书籍的意义也许并不是对旧制度发动摧枯拉朽的冲击,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在思想领域给予人们解放,并慢慢向行为领域渗透,通过引领新的思潮来带动现实社会的发展。
\

上一篇:重版出来!再版!
下一篇:《现代出版》是如何选稿的?

《现代出版》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703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邮政编码:100024